只是市面上有各式無刀雷射設備,其設備發展時程不同,應用亦有各自的特色,許多知識型求真求實的網友,常在哈佛眼科部落格留言,想進一步地瞭解相關技術的問題,因此今日透過本篇文章,希望讓大家對無刀雷射可以有進一步的瞭解。

台灣常見的無刀雷射分為兩大類
在世界先進國家,無刀雷射有四種,在台灣,常見則有以下「氣泡可見式」與「氣泡不可見式」二種。在性能上,比較如下:(reference: Perrt S. Binder, MS, MD, Femtosecond Lasers, How do you select a system? CATARACT & REFRACTIVE SURGERY TODAY I OCTOBER 2008:53-56)
氣泡可見式(透明式) 
(IntraLase)
氣泡不可見式(盲目式) 
(Femto LDV, Ziemer)
手術可見度
Visualize surgery
可見氣泡產生,醫師可精準進行無刀雷射作業。只可見雷射頭移動,類似傳統角膜板層刀。
位置精準度
Location precision
醫師施行氣泡可見式雷射時,有一圈黃線,可以和眼角膜周圍做比較,確定它的位置居中,達到目標才進行雷射。作業過程裡,醫師無法確知無刀作業進度,必須到結束後,才"一翻兩瞪眼",容易有surprise的狀況產生。
角膜瓣Corneal flap
角膜瓣大小(5.0~9.5 mm)、厚度 (90~ 400 um)可以連續性調整。角膜瓣大小(8.0,8.5, 9.0, 9.5 mm)、厚度 (90, 110, 140 um) 採固定式。
邊切角角度 Side-cut angle30º to 150º28º fixed
光柵能量 Raster energy
(per pulse and total)
氣泡比較大,分隔式,發數比較少,總能量比較低(0.45 to 0.8 mJ/pulse, 1.35 J/ procedure),角膜瓣不易水腫。氣泡比較小,大多數(90%)重疊,總能量比較高(0.1 mJ/pulse, 28 J/ procedure),角膜瓣較易水腫。
空間需求Space requirement機器較大,踩固定式,開刀房空間需足夠。機器較小,屬移動式,可節省開刀房空間。
雷射型態Laser type氣態雷射。固態雷射。
目前所有"無刀"雷射皆為"飛秒"雷射(波長:1053~1064 um奈米紅外線),不同於會產熱的紅外線,而其原理是利用氣泡擴張,達到角膜組織分離的效果,但若氣泡太小,分離效果不彰,必須增加氣泡數目,角膜瓣累積的能量自然較高,易生水腫,影響視力恢復。
話說哈佛眼科走在LASIK技術先端,應用國際iQ-LASIK創新機種
日前在哈佛眼科部落格,有網友愛理提問到,在網上所查到的資料目前最先進的是美國太空總署認可的i-Lasik 無刀虹膜定位傅立葉前導波雷射,她很細心的問到目前哈佛眼科的WaveLight iQ-Lasik是否有美國FDA的認證?
在回應此問題,我則完整地將哈佛眼科WaveLight iQ-LasikVISX i-Lasik做了分析,大家即可看出兩者之差異


哈佛眼科iQ-Lasik改善VISX S4的虹膜辨識定位及眼球自旋的問題
2005VISX S4問世後,我就使用過此設備直到2009年。VISX S4 IRRussian天才數學家Dimitri在美國UCLA念博士時所發明,我曾當面向他請教過此設備技術應用的問題。那時我與他討論到VISX S4 IRCyclotorsion(眼球自旋)的部份,有些時候,電腦設定會抓不到虹膜的差異性,發生無法辨識的情況。當時他回應說,此為一個現實技術上尚無法突破的地方。因此以前使用VISX S4 IR,偶會遇到IR無法啟動時,就必須跟病患say sorryIRNeuroTrack的運作都只可達90-95%,而無法達到100%
今年在成大召開的台灣眼科地方醫學會,來自Australia知名的Dr. Michael Lawless也提出和我一樣類似的困擾,但目前他已轉而開始使用iQ-LasikNeuroTrack(開機後就一直啟動著)及IntraLase
因為iQ的定位可以先做二個水平記號,然後開起十字線幫助定位,第二它有四個紅點,叫做NeuroTrack(神經軌道),因為它有四個點,當眼球移位旋轉後又會回來正確軌道,四個點像個正方型,所以手術患者會啟動大腦的追索機制,為了要看清楚四個點,眼球又調整回正位,大大降低以往手術進行過程裡,眼球自旋的可能性。
25-眼球自旋十字基準線.jpg
圖片說明:iQ-LasikNueroTrack系統及雷射十字基準線,有效預防及調整眼球自旋(Cyclotorsion)現象
先進的國家日本,其中最具知名的東京品川雷射中心,每年進行超過60萬個cases(實為日本第一),該中心設有15組雷射設備,裡頭超過10台就是使用現在哈佛眼科所引進的iQ-LASIK (IntraLase + WaveLight Eye-Q)
Dr. Michael Lawless及日本東京品川雷射中心,之所以開始使用iQ-LASIK (IntraLase + WaveLight Eye-Q),其原因無他,因為這樣的設備組合,準確度高,切削速度快。28 歲的陳小姐,近視一千一百度(-11.0D),散光一百五十度(-1.50D),於99-06-18自高雄搭極速火車(高鐵)至台北哈佛眼科,享受極速無刀雷射(iQ-LASIK)洗禮,32秒的極速非球面(Eye-Q 400Hz)之旅,陳小姐獲得了無夜間眩光的青春視力。
準分子雷射速度愈快,病患眼睛偏離正確位置的機率自然降低,再配合小光斑的精雕細琢,矯正準確率大幅提升之外,還可重建屬於年青是代的非球面優質視力。
無刀雷射只是「精緻角膜瓣產生器」,徒法不足以自行,沒有完美的準分子雷射配合,徒有大(充其量Zeimer Intralase 只能產生9.5mm直徑) 角膜瓣,只配上小光學治療區,夜間眩光不遠矣!

WaveLight iQ-LasikVISX i-Lasik
美國FDA認證/yrYes2006Yes2005
Q(非球面程式)YesNo
Cyclotorsion(眼球自旋)
YesNeuroTrackYesIR
Wavefront(波前)
YesZernikie & Fourier(Analyzer)YesFourier(Wave Scan)
iQ-LASIK i-LASIK 之”i”皆是IntraLase之意。